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这曾是亚洲第一大都市,却成中华民族耻辱历史,建造者竟是他们

2019-04-22 11:19:51

来源: 寒残一叶

0评论

分享:

长春,别名“春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光电技术、电影制作等众多产业在这里开始发展。长春有着深厚的城市底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是伪满洲国(二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傀儡政权)的首都,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见证地,这其中以伪满八大部最为出名。如今,八大部旧址等大型建筑完好保存了下来,成为日本侵华罪恶史和中华民族耻辱历史的见证。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城市。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开始居住,元前2130年长春开始建城。早期为肃慎族(满族先祖)的第二个王都城,称为“茶啊冲”,这也是长春最早的称谓。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城虽数次更名,但一直是东北地区古代王国的都城。(寒残一叶拍摄于吉林长春。)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制造“九一八事变”,拥有50万兵力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在3个月内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使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3月,在日本人的怂恿下,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天津秘逃至东北,并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设长春为伪满州国国都“新京”。为更好的巩固政权,日本人主持建造了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异想天开的日本人欲把长春作为他们新的统治中心。

伪满八大部位于今天长春市中心的新民大街附近,包括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兴农部、卫生部,于1936年建成。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集中西方风格于一体,既有宏伟外观的大楼, 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

日本人为建造这些建筑也是下足了本,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造技术,光混凝土的强度就比普通建筑提高了很多倍。建筑内地面、楼梯都是淡黄色的水磨石,墙围都是配套颜色的大理石。外墙则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陶瓷贴面技术,工艺讲究,质量上乘。80多年过去了,除了极个别的硬伤外,基本保持着原来的色泽。

伪满治安部,伪满洲国最高军事机关,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原名为“军政部”,1943年改称“军事部”。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伪满经济部,原名“财政部”。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9号,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三临床医院。

伪满交通部,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7号,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另外,伪满司法部,现为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白求恩医学部。伪满兴农部,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伪满文教部,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伪满外交部,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伪满民生部,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在日本人的建设下,长春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大都市。是中国唯一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中国城市,亦是国内最先规划地铁、普及抽水马桶、铺设管道煤气以及最早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整个长春市成为一片绿色海洋,有着“森林之都”的美称。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责编:温仁]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