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清明节,心香一炷祭英魂
2018-04-10 12:00:18
来源: 腾冲旅游
0评论
清明故事长,人在青烟上 ,一脉心香悠悠,皆在方寸间。这个节日我们不语快乐,只言缅怀与感恩!
总会在清明时节想起很多,有时是一个名字,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是一段细节,有时是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年年话清明,哪怕阴阳相隔,思念的线从未割断,它在我们心里凝成一朵永生花,永不枯萎、追忆成殇。
再一次驻足于名录墙前,我看到一拨拨眼含热泪的游客在排队献花、鞠躬致敬;我看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激动地跪在地上磕头敬酒、喃喃自语;我听到那个年轻的妈妈语气沉重的给孩子讲腾冲战役……这一排排整齐的名字啊,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更蕴含着一种坚定和崇高的信仰。
在名录墙正面第二块石刻远征军第五军直属部队第5排第6行,戴安澜将军的名字跃入眼帘。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以远征缅甸闻名。
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入缅作战。在同古,200师全体官兵在孤军作战、后援困难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师长戴安澜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12天,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千多人,打出了国威。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找时机回国。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网,数千名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冲了上去。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在离国境不过三十多里地的缅北茅邦克钦山寨,年仅38岁的他伤重去世。一路上,官兵们纷纷把军装脱下来裹在师长的身上,抬着他的遗体在崇山密林中艰难跋涉。由于天气炎热,戴安澜的遗体已高度腐烂,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含泪把遗体火化。部队撤到滇缅边境时,一位老华侨主动将自己的楠木棺材献出,并护送装有遗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镇尽头。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戴安澜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纷纷自发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抗日英雄。
“现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给妻子王荷馨写的遗书,更好的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历史的硝烟在时间的轮回里慢慢沉淀,沉淀为这片土地上的血脉,永远滋养着这方热土上的祖祖辈辈!历史不会忘记,70多年前,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国门。
历史也不会忘记,那些战火纷飞的颓垣残壁,枪林弹雨中的九死一生,险山峻岭中的饥寒交迫,艰难困苦中的浴血奋战;历史更不会忘记,见证了那场战争的血色残阳,而有幸存活下来的抗战老兵。
滇缅会战,历时四年余,数以十万计的远征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腾冲这片热土。他们的生命在腾冲这块极边福地上卧枕长眠;他们的血和肉早已融入腾冲的青山绿水、黄天厚土。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给了我们当代中国的灵魂之人,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而那些民族魂、中国梦,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坚定的的信仰。
腾冲——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一座血与火淬炼的丰碑,也是英烈们永远的家。腾冲,更是一座感恩的城市。多年来,到国殇墓园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祭奠抗战英烈、缅怀抗战史迹。
“斯人已去,正气犹存,殷殷在怀,不敢或忘”。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英雄长眠之地“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深切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于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来说,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居安思危,心怀感恩、一路前行。
清明节里祭忠魂、先烈豪气耀昆仑;但使前辈英灵在,化作细雨润钟声。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长眠于这片土地的英灵们,定会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永不泯灭......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0评论 2642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