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安、法院、熟人、领导等诈骗 这些案例分析及防范指南请您查收
2019-06-03 12:17:16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0评论
近期,电信诈骗发案率高,案值巨大,手段花样百变,受害群体广泛,那么,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就此,我们进行了盘点: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案例:2019年4月,榆阳区居民宋某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宋某否认后,接到一个自称公安的电话,称其卷入一起经济案件,并通过网络给她发了一份“逮捕令”。宋某于是按对方要求操作,先后被转走50余万元。
防骗小贴士
冒充公安、法院、检查院等执法单位发信息或打电话说是单位领导涉诉或从事不法活动被起诉,遇此类信息一不要信,二不要传并及时上报。
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案例:2019年04月13日,榆阳区居民李某接到电话,对方直接叫出李某的名字并称是其朋友“张某”。次日,李某再次接到其电话称手头急需用钱。第二天,李某在银行给对方汇款4万元,之后很快就发现“张某”是冒充的。
防骗小贴士
冒充熟人朋友、单位领导,给公司财务人员打电话或发信息,让其汇款。遇到此类信息,首先要与朋友、领导当面或电话核实。
高薪兼职、找工作诈骗
案例:2019年05月08日,李某通过某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不久后,李某发现被骗入传销组织。事后查明,该公司是一家“李鬼”公司,打着招聘的名义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将人骗入传销组织。
防骗小贴士
找兼职、工作的过程中,“高佣金”、“先垫付”这些词是诈骗的高频词汇,若招聘方没有留下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更需警惕。此外,过急的心态容易被对方利用,事先最好先查证对方的资料。
利用伪基站实施诈骗
案例:市民呼先生曾收到一条号码显示为“10086”发来的话费充值短信,他点击链接充值200元并填写身份信息。随后,他收到短信验证码并输入,但显示充值失败。很快,他收到银行扣款通知,银行卡被扣款3899元。
防骗小贴士
有类似信息内容的链接不要点开,以免中木马病毒,损失钱财。遇到不正常信息和链接既不偏听偏信,也不要转发、打开,以免上当。
谎称网购平台诈骗
案例:郝某花29元在网购平台买了一个手机支架。5月4日,他接到自称 “XX客服”的电话,电话称因工作人员失误,将郝某加入到“钻石会员”,如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款。郝某配合“客服”操作,被骗走12万余元。
防骗小贴士
在网购的过程中,卖家与买家的交易行为仅在平台上进行,若对方有超越平台边界的行为,那么买家则有权要求其自证“清白”。
投资返利诈骗
案例:今年3月,杨女士经朋友介绍,了解到一个“境外投资项目”。她通过朋友添加“项目客服”为好友,并提供隐私信息,将11000元转入“客服”指定的账户。前两天每天都会准时收到一笔返利,第三天却被对方拉黑。
防骗小贴士
投资本身便具备着极大的风险性,对于那些号称 “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
【责编:崇嘉】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0评论 2615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