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当代民生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活化利用研讨会举办
2019-06-20 14:07:47
来源: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0评论
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当代民生,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活化利用研讨会举办。
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6月19至20日,由西安市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支持,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党工委、管委会承办的“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当代民生”——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活化利用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研讨会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王庆华主持,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致欢迎辞,西安市副市长徐明非讲话,汉长安城特区党工委副书记席正赢介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陕西省文物遗产院副总工程师李辉介绍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情况,与会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刘庆柱、郭旃、李毓芳、焦南峰、王子今、王建新、刘振东、周萍、吴必虎、张宝通、马耀峰等,围绕汉长安城遗址规划修编、发展方向、活化利用、民生改善进行了发言,提出了众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作为西汉王朝都城的汉长安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整体格局完整保留至今,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七处遗产点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我省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了圆满成功。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决策地和发生地,见证了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这一重要历史功绩。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充分说明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思路、方法和实践探索成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陕西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的重要贡献,必将对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起到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既为成功申遗而感到自豪,也为五年来所做的工作感到鼓舞,更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尤其在2018年10月,中央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迎来新的机遇,省、市政府要深入挖掘遗址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探索遗址的活化利用,切实改善遗址区民生。
就如何做好汉长安城遗址的活化利用,实现遗址保护和民生改善共同发展,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完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争取国家文物局早日审定《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0)》修编方案,为切实做好新时期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工作提供总纲要、总抓手。坚持“多规合一”的思路,编制完成《汉长安城遗址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进一步做好遗址保护,实现活化利用创造条件。
二、构建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实施汉长安城遗址整体格局展示工程,集中展现汉长安城遗址历史风貌,同时,依托价值突出、内涵丰富的珍贵文物遗迹,打造国家文化“名片”和精神标识,为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贡献力量。
三、创新传播推广文化价值。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传播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文化故事,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生智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引人,在溯源寻根中凝心铸魂。
四、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创新文物遗迹保护利用机制,在确保文物遗迹安全的前提下,在汉长安城遗址区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
五、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力解决汉长安城遗址区存在的给排水、垃圾集中回收、违法建设等突出问题,推动汉长安城遗址区环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借鉴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市资金、城市理念、城市消费进入汉长安城遗址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走出一条遗址保护和产业发展协调的新路子,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