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农歌 看民俗 庆丰收 全市“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庆丰收农歌大赛现场见闻
2019-09-04 12:09:50
来源: 榆林网
0评论
秋风飒爽,硕果累累。8月31日,在即将迎来的第二个农民丰收节之际,全市“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庆丰收农歌大赛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佳县坑镇赤牛坬村举办。当日,来自我市12个县市区推荐的参赛歌手放声唱农歌,周边群众共300余人,一起品特色农产品、看民俗、庆丰收。
听农歌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三盏盏的那个灯……”庆丰收农歌大赛在陕北民歌《赶牲灵》的曲调中拉开序幕:伴随着民歌手嘹亮的歌声,昔日秋收时节里,陕北老农在崎岖山道上赶着马牛驴骡这些“牲灵”的情景又仿佛重现,《祈雨调》《那哒哒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打酸枣》《孝敬爹和妈《逛新城》《走西口》《东方红》……一首首嘹亮动听的歌曲唱出了农民庆丰收的喜悦,也唱出了农村的新变化,充分展示了新农民、新农村、新生活、新面貌。“农歌大赛传递的是农民们庆丰收的喜悦,唱响的是乡村振兴之歌,希望这样的比赛多办几场。”现场观众刘先生激动地说。
看民俗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由赤牛坬村农民自编自演的国内首部黄土高原乡村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震撼开演。在起伏的沟峁间耕种点豆、祈雨求生、收获喜悦,《高高山上一头牛》将原汁原味的陕北乡村原生态民俗文化带给观众。
欣赏完表演,走进位于赤牛坬的陕北民俗博物馆,5万余件的陕北民俗文化展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灯博馆、鞋博物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等,洋洋大观,令人惊叹。
“这里太棒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竟然‘藏’着这样一个民俗博物馆,这都是最原汁原味的陕北人的生活啊。”参观者赵女士感慨地说。
晒丰收
活动当天,除现场观众观看外,还进行了网络直播,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达24000多人。借着这个平台,农歌大赛结束后,来自12个县市区的农民代表和农业企业代表纷纷登场,晒丰收,并积极向观众推荐起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沙盖是我们榆林北部沙滩区特有的一种十字花科野菜,沙盖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施肥,不撒农药,加工的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是现代人理想的绿色食品。”来自榆阳区沙盖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红春率先登场。
歌手张梅介绍起了家乡佳县的红枣:“佳县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被誉为‘陕西红枣第一’县,佳县的红枣个大、肉厚、核小、营养丰富……”
“米脂小米色泽金黄,质粘味香,营养价值高,喝了它冬能暖身,夏能去暑;米脂山地苹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硬度大、耐贮运,倍受消费者青睐。”米脂县农业农村局常龙也介绍得起劲。
横山的羊肉、靖边的胡萝卜、定边的马铃薯、府谷的黄米和海红果……各县市区代表依次上台为自己家乡的农特产品代言。
此时,一旁大锅里的玉米和红薯也熟了,听得垂涎欲滴的现场观众早已忍不住了,左手一个红薯,右手一个玉米,真是台上讲得兴高采烈,台下吃得酣畅淋漓。
【责编:崇嘉】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用户名